虚拟危包(又称“虚拟危包证”)是海事部门针对无法采用标准包装容器的危险货物(如新能源汽车整车、大型设备等)所推出的一种备案制电子凭证。它替代了传统的实体《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通过直接向海事局提交备案材料生成,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下从定义背景、适用港口及优势三方面具体分析。
虚拟危包——定义与背景
核心原理
对于因体积、形态无法装入标准UN包装的危险品(如新能源车),企业无需进行实体包装检验,而是向海事局提交包括《化学品安全数据单》(SDS/MSDS)、《运输危险性鉴定书》等文件,经审核后生成电子备案凭证。
典型场景:新能源汽车(UN3171类)需海运出口时,因整车无法装箱,需通过虚拟危包完成合规申报。
与传统危包证的区别
传统危包证:
1.可装入标准包装的危险品
2.需实体包装性能检验及使用鉴定
3.同等法律效力
虚拟危包证:
1.整车/大型设备
2.海事备案生成电子凭证
3.同等法律效力
虚拟危包——承接的港口
目前虚拟危包主要依托沿海口岸海事部门办理,内陆港口暂不支持。具体覆盖情况如下:
1.青岛港:西海岸新区“云港通”系统已整合危货审批流程,支持电子化备案,大幅提升审批效率
2.天津港:通过“危险货物适运性评估”系统强化电子化监管,虚拟危包办理流程较成熟
3.上海港/宁波港:长三角区域依托“绿色通道”优先处理虚拟危包备案,服务覆盖新能源车企出口需求
4.广西钦州港:全国首创危化品“联合审批”模式,虚拟危包纳入跨部门协同流程,提升办理便利度
注:内陆城市(如重庆、武汉)的新能源汽车需先运至上述沿海港口完成虚拟危包备案,方可出口
虚拟危包——重点和优势
简化流程,缩短周期
免去实体包装检验、验厂等环节,办理周期从传统危包证的3-5天压缩至 1-3天。青岛港试点“云港通”系统后,危货审批效率提升70%,油船审批可达 60秒内完成。
降低企业成本
直接成本:节省包装容器费用(如UN认证钢箱)及性能检验费
间接成本:避免因内陆转运至港口导致的物流滞期(如重庆车企需先将车辆运至沿海港)
提升合规性与安全性
系统自动匹配《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减少人为填报错误青岛港系统新增“箱信息”模块,实时定位危险货物堆存位置,强化混堆监管。
推动区域一体化服务
与“智慧口岸”整合(如青岛港“云港通”平台),实现报关、海事备案、码头作业一站式办理钦州港跨部门联合审批模式,破解企业多头申报难题。
虚拟危包是海事监管适应新兴业态(如新能源车出口)的重要创新,目前已在青岛、天津、上海/宁波、钦州等主要沿海港口推行。其优势集中体现在时效提升、成本优化、合规强化三方面,尤其为大型不可分割危险品出口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随着江苏、山东等省推进“危货码头100%数字化管理”。未来虚拟危包有望覆盖更多口岸并进一步标准化。
广州昊展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综合性国际供应链物流企业,公司拥有多年危险品出口运输,化工品运输服务,可为客户提供海运订舱服务,空运服务等一站式物流服务。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专属定制最优质的一站式物流服务方案。